【世界日报 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廉價航空近年搶攻台灣市場,目前共有十二家外籍廉航飛台灣。台灣業者最近也在「趕進度」拚廉航,據了解,華航可能與新加坡籍廉價航空虎航合作,成立第一家本土廉航;最早倡議國籍航空合組廉航的復興,沉寂一段時間後,最近又積極開始布局。
交通部長葉匡時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台灣開放天空是既定政策,國際間廉價航空方興未艾,「台灣過去步調太慢,」希望能引進外籍或自行成立本土的廉價航空。他透露,目前有兩家國籍業者正在積極籌組。
華航董事長孫洪祥日前透露將成立廉價航空,年底將定案。業界揣測成立方式不外乎華航獨資,與外籍廉航合資,或由華信轉型為廉航。
據了解,華航由資深副總領軍的廉價航空評估小組已完成分析報告,與外籍、有經驗的廉航業者合組新公司是對華航最有利的方式,目前最可能出線的合作對象是新加坡虎航。但華航對外還是諱莫如深,僅表示各種方式都還在評估,尚未定案。
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去年拋出要與華航、長榮合組國籍廉價航空的構想,長榮表示沒興趣,華航則認為要成立也是自行籌組;復興於是轉而規畫引進外資合作。復興對籌組廉航態度一度轉趨保守,最近又變得積極。
此外,隨著愈來愈多研究證實,飛機乘客使用手機甚或wifi無線網路,並不會對飛安造成影響,民航局長沈啟昨日在立院備詢時表示,民航局將隨著國際腳步修改法規,未來只要飛機還在地面滑行階段,都可開放使用手機。
昨日,藍委林明溱及綠委管碧玲質詢時均指出,日前美國聯邦航空總署提出研究報告指出,現代客機對電磁波干擾已有相當的防護力,無論是起飛或降落時,乘客若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都不會影響飛安,因此建議放寬規定。
對此,葉匡時說,其實他多年前就在期刊上看到相關研究,所以台灣這方面規定確實「嚴格了點」;如今,既然美方已有正式報告,交通部會適時調整。目前《民航法》修正草案,已由交通部報行政院審查,待修法通過,最快明年下半年就會開放旅客在關閉艙門、飛機起飛前,或降落後至艙門開啟期間使用電子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