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市民冷漠偷盗猖獗 中国游客渐弃巴黎

参考消息网9月22日报道 在抵达法国首都之前,来自中国昆明的56岁家庭主妇吴淑云(音)想象巴黎是浪漫爱情故事片的布景地,自己宛如光彩照人的公主,周围都是身穿香奈儿的优雅巴黎人。然而事实上,吴女士表示,烟蒂、狗屎、当地人的粗鲁和不合时宜的公开示爱让她大为震惊。尽管朋友曾提醒她当心专盯中国人的小偷,但当旅游团的一名成员在拥挤的巴黎地铁遭抢而周围乘客视若无睹时,她还是感到惊讶。“对中国人来说,法国向来是浪漫、神秘、令人向往的地方。有人说‘上帝眷顾法国’。我看清了巴黎人的冷漠后做出决定:这次好好玩,但以后再也不来巴黎了。”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20日报道,中国旅游业人士表示,越来越多前往巴黎的中国游客——带着大把大把的现金,通常不会讲法语,对西方生活方式的看法仍有点天真——因对这座城市不切实际的预期而大失所望,猖獗的小偷更令其身心俱疲。

  中国游客受不法分子侵害之忧促使中国政府前不久考虑派警察常驻巴黎保护他们,巴黎旅游部门官员称,考虑到运作难度,这一提议最终被搁置。

  以美景、文化和教养著称的巴黎依然极具吸引力,是日益壮大的中国中产阶层和与日俱增的百万富翁们心目中排名第一的欧洲旅游目的地。据欧洲华人旅游业联合总会称,去年约有100万中国游客前往巴黎,他们在从卡地亚手表到米其林星级餐厅美食的各种东西上面消费超过10亿欧元,购物金额超过日美游客。但如今,据中国报纸和社交媒体称,中国游客遭抢事件见诸报道后,巴黎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闪耀形象逐渐黯淡。

  包括路易威登、香奈儿和爱马仕在内的75家法国奢侈品牌公司去年告诫说,对自身安全感到担心的中国高消费游客可能会转而选择意大利或英国。在法国经济停滞不前的形势下,该国引以为傲的旅游业可能受到的影响愈发让人忧心忡忡。总部设在巴黎的欧洲华人旅游业联合总会代表着30家面向中国游客的旅行社,其表示,同2013年相比,今年迄今为止赴巴黎中国旅行团已锐减20%。巴黎旅游局责称,去年中国游客21%的增幅在今年已减半。

  2013年3月,由23名中国人组成的一个欧洲旅行团飞抵戴高乐机场今短短几个小时后,便在巴黎北郊遇袭,领队受伤,强盗带着7500欧元、护照和机票逃之夭夭。

  三个月后,学习酿酒的六名中国学生在波尔多被抢,北京要求法国政府采取行动。

  欧洲华人旅游业联合总会秘书长石恒余指出,中国旅行者容易成为袭击目标是因为他们喜欢携带大量现金以免屡屡支付换汇费用。此外,中国旅游经营者为了省钱常在巴黎北郊订酒店。

  石恒余经营着自己的法国游购天下公司,他说:“中国游客对巴黎的兴趣在于它的美丽风光、名牌商品以及法国盛产哲学家和革命的国家形象。但现在他们不敢来了。”

  有心理学家告诫称,受到小偷横行和期望落空影响的中国游客可能会患上“巴黎综合征”——当外国人眼里的香槟酒、壮丽建筑和莫奈美好印象被这座城市的紧张因素(当地居民是地球上最不快乐的人)颠覆后,就会产生抑郁、焦虑、受迫害妄想甚至错觉。

  这种说法是30年前由旅法日本精神病学家Ota Hiroaki首次提出的,源于几名日本人到了巴黎因其礼貌和克制遭遇法国人的倨傲不逊而病倒。

  Ota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与西方隔绝太久,有些中国人到了巴黎一旦面对这座被他们过于理想化了的城市的严酷现实,可能会受到文化冲击并出现抑郁。但他指出,中国人不像日本人那么容易患“巴黎综合征”,因为他们有着与法国人相似的直率和超强自我感。

  “日本人克制、礼貌、拘谨,而中国人跟法国人一样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他们不腼腆胆怯。”他说。

  巴黎旅游局研究部主任托马斯·德尚强调,文化冲击在亚洲游客当中尤为普遍,他们有时误把法国首都想象成博物馆。

  他说:“他们看《天使爱美丽》之类的电影,以为所有巴黎人都用路易威登钱包和迪奥香水。他们不了解工薪阶层聚集的郊区、工作时间过长的服务员以及这座城市的残酷面。巴黎不是博物馆,人们很忙,压力很大,他们也要过日子。”

  德尚表示,为了保护和安抚中国游客,巴黎加强了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等旅游景点的安保,并在巴黎地铁用中文提醒乘客提防扒手。

  巴黎警方还制作了中文投诉表。

  与此同时,旅游业备加重视文化感受。巴黎旅游商会在网上发布的一份酒店和企业指导手册称,对于来访的中国人,“一个简单的微笑和用中文打声招呼就会让他们心情愉悦。”

  不过,巴黎的一些华人表示,法国人对待中国游客的态度有些是后者自己造成的。

  石恒余说:“中国人习惯于随地吐痰,我们习惯于打响指来引起注意,甚至大喊大叫。但是,如果你对一个法国服务员这样做,那他只会更加怠慢你。”(编译/何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