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瑞使馆公布中国游客被粗暴对待调查细节:勿以讹传讹

中国游客曾先生一家三口在瑞典遭粗暴对待、被警察扔在坟场一事近日持续发酵,我国游客在境外遭到不公正待遇引起网民强烈愤慨,但随着瑞警方执法时曾先生及家人哭闹的视频片段在网上流传,又有网络媒体报道称曾先生前一天很早就到达酒店,因不肯花钱多订一天的房,赖在酒店大堂狭小的空间不走,影响酒店经营,致网络舆情出现反转,国内网友又几乎一边倒批评曾先生一家“巨婴”、“丢国人的脸”。

对于事件中以上焦点问题,津云新闻记者致电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进行核实,使馆方面表示当时在接到曾先生反映的问题之后,第一时间就到事发酒店开展相关调查。为了及时回应国内网友的关切,现中国驻瑞典使馆希望通过津云新闻明确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曾先生到达酒店的时间为9月2日0时05分(当地时间),而非一些媒体报道的前一天傍晚时段,这一点,曾先生和酒店的反馈是一致的。

二,曾先生到达时,酒店查到了其9月2日的预定信息。

三,酒店一楼为一经营性的酒吧和餐厅,空间宽敞,设有沙发和椅子。

据悉,曾先生和家人本来就计划在斯德哥尔摩住一天,即9月1日入住9月2日离开,但因为预定时弄错日期,订单成了9月2日入住9月3日离开。结果,9月2日0点05分,曾先生一家到达斯德哥尔摩GENERATOR STOCKHOLM酒店时,酒店满房,曾先生考虑当时深夜,和父母带着行李寻找其他酒店不方便,希望能在一楼酒吧的沙发或椅子上待一段时间,并用预定的房钱抵扣这部分费用,但酒店未同意。

据国内一些媒体的报道,曾先生表示愿意为在一楼沙发和椅子上休息付费,此处的付费,指的是另行付费还是用房钱抵扣,需要进一步核实。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曾先生确实是弄错了日期,时间错后了一天,并非所谓的意图住一天,蹭一天。

曾先生及家人在和酒店交涉过程中,有没有过激的言行,导致警方的暴力执法?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事部工作人员告诉津云新闻记者,经过核实,酒店人员表示曾先生一家并未和酒店人员有肢体冲突,也没有过激的威胁性言论,但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排除曾先生出现情绪激动大声交涉的情况。

最后,曾先生一家被警方扔到了远离市区的一处教堂和公墓地带,曾先生反映,自己在地图上发现附近有火葬场,再加上当时凌晨天气寒冷,一家人的情绪都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在警方驾车运送过程中,也没有交代附近有地铁和教堂。有报道称该地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且某位明星就长眠在该处。

使馆工作人员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不管商家和游客之间存在什么纠纷,也不管该地区是不是景区,警方在深夜对三位外籍游客采取这种措施都是非常粗暴的,我们要求瑞方查明事实真相,并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依据,但十余日过去了,仍未得到回应。

中国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一贯强调,中国公民在境外旅游,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习俗,我驻外使领馆也会尽全力维护中国公民的尊严和合法权益。目前,曾先生一家已经回到国内,由于网络舆情的非理性声音,曾先生目前压力很大,驻瑞使馆方面和曾先生保持着沟通和联络,以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同时,使馆工作人员表示,即便曾先生一家确有些环节存在过错或不妥,国内民众也不该一竿子打死,更不该以讹传讹,盲目跟风。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查希]针对“中国游客一家三口遭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事件”,瑞典驻华大使馆刚刚(9月16日)在其官方微博上作出了回应。

全部内容如下:“大使馆已获悉,三名中国公民指责斯德哥尔摩警方在介入事件后不当使用暴力执法。每当收到针对瑞典警方在执法过程中有违法嫌疑的投诉后,瑞典方面都会指派专门的检察官对案件进行独立调查以确定警方是否有失职或违法行为。对于这几位中国公民声称遭到警方暴力对待的情况,瑞典方面同样已采取上述措施。”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14日发布提醒说,近期有中国游客遭到瑞方公务人员粗暴对待。中国驻瑞典使馆高度关注在瑞中国公民的安全与合法权益,已就此向瑞方提出严正交涉。

上述提醒中提到的“中国游客遭到瑞方公务人员粗暴对待”的事件发生于本月初。据《环球时报》报道,9月2日,曾先生及其父母赴瑞典旅游,一行三人当天凌晨抵达斯德哥尔摩市区的一家旅店准备住宿。但预订的房间需当天白天才能入住,考虑到父母身体不好、瑞典夜里较寒冷,曾先生请求旅店让他们付费在大厅椅子上休息一段时间。旅店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并叫来了警察。

点击进入下一页

据曾先生讲述,自己曾向到场的警方说明情况,并表示自己可以离开,不料警方不予理睬,并强行将曾先生父亲从座位上拉倒拖出酒店,扔在地上,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曾先生父亲当场发病。最终将曾先生一家人强行带上警车,并将他们放在了在一个灯光昏暗的路口,曾先生用手机定位发现,这里竟是斯德哥尔摩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一处墓地。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曾先生一家被扔路边,他手机查询此处是距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墓地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要求瑞典政府立即对事件进行彻查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9月15日消息,驻瑞典大使馆发言人就此事发表谈话,称9月2日凌晨,瑞典警察粗暴对待在斯德哥尔摩的3名中国游客,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对此深感震惊和愤慨,对瑞典警察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

大使馆和中国外交部已先后在斯德哥尔摩和北京向瑞典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强调瑞典警察的上述行为严重侵犯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人权,要求瑞典政府立即对事件进行彻查,及时回应当事中国公民提出的严惩、道歉、赔偿等要求。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官网截图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事部主任张磊表示,截止北京时间15日晚间,使馆目前没有收到来自瑞典方面的任何回应,使馆对此深感不解,并再次敦促瑞方立即采取行动。

瑞典警方:不会对案件进行调查

此外,据环球时报报道,瑞典警局值班人员表示,此案针对该国警务人员,目前已被移交到特殊部门进行调查,警方人员再无权限看到调查内容,也无法得知调查进展。随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地区警方媒体事务负责人又通过邮件做出正式回复,否认对事件进行调查。

点击进入下一页
△瑞典警方给《环球时报》的邮件回复。全文为:你好,我可以证实警方9月2日接到报案,但此案已经结案/我们从未对此案进行任何(特殊)调查。这是我今天可以给你的全部信息。

央视新闻微评论

瑞典警方的处理方式缺乏起码的人道关怀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警察粗暴对待”一事引起广泛关注。目前,虽然各方对此事细节的描述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一个事实可以基本确认,老人的确是在凌晨被瑞典警方用粗暴的方式带到郊外,而且当时天气已经比较冷。瑞典警方处理此事的做法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妥当、不文明、不友好,缺乏最起码的人道关怀。

点击进入下一页

粗暴对待老人 与文明社会精神相悖

出门在外,我们不奢望遇到的每一个人都热情友好,也无法强求酒店方面一定友善,但游客并没有要求提前入住,而只是希望支付费用能被允许待在大厅座椅上时,面对老人、甚至是病人的求助,瑞典酒店和警方不仅没有出于人道主义给予相应的帮助或者有效的建议,反而粗暴地把当事人拖拽出去,在凌晨把人带到郊外的墓地,试问这算是文明执法、依法办事吗?在当今世界几乎任何一个地方,警察都有两个基本职能,执法和服务。但瑞典警方在这一事件的处理中,却只让人看到了粗暴。

点击进入下一页

对于此事,多数网友的看法是,不管是何原因,瑞典警察这样的做法都是无法接受的。一个声称文明、对人权高度保护的发达国家,竟然如此对待游客,如此对待老人和求助者,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其所谓的人权保护是否是“双重标准”?

瑞典方面的沉默体现出的是傲慢和不尊重

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两周过去了。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和中国外交部先后向瑞典政府提出了严正交涉,强调瑞典警察的上述行为严重侵犯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人权,要求瑞典政府立即对事件进行彻查。

然而遗憾的是,面对中方交涉和中国公众的关注,瑞典方面在种种疑问面前迟迟不予回应。瑞典警方甚至表示此事已了结,不会对事件进行调查。这种沉默和回避体现出的是傲慢和不尊重。

我们期待瑞典方面能直面这些问题,及时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此,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文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首席国际时事评论员 洪琳

学者:警方操作方式似有不妥

但瑞典媒体的报道没有涉及警方是否存在粗暴对待中国游客的内容。

《环球时报》报道称,曾先生一家人被警方强行带上警车。“在此期间,警察还殴打他的母亲和意识模糊的父亲。”据曾先生讲述。

在车上,警察盘问曾先生是否是难民,是否想使用暴力,并威胁将其“送到森林和野兽一起”。该报道还称,大概半小时后,警车急停在一个黑暗路口,多名武装警察把三人推下车就扬长而去。曾先生用手机定位才发现,这里竟是斯德哥尔摩市区数公里以外的一座坟场。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编辑查到了关于一家三个人被送到的“坟场”,叫做“林地公墓”,这座公墓1917年开始建造,现在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距离斯德哥尔摩最中心的皇宫约6公里,距离事发酒店8公里左右。同时,林地公墓也是斯德哥尔摩地铁绿线上的一站。

上海外国语大学瑞典问题学者沈赟璐认为,根据目前能够看到的视频内容,警方的操作方式似有不妥之处。

“瑞典警方的做法欠妥当,正常出警的话没有必要把人拖到郊外。” 沈赟璐告诉澎湃新闻,“比较合理的方式是将人劝离或带到火车站的麦当劳这种24小时开放的公共场所。”

沈赟璐2012年前曾在斯德哥尔摩居住过。据她回忆,当时她曾在火车站的麦当劳休息,警察因担心其人身安全,有意地将她拍醒。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当地时间15日上午再次发出声明,谴责了瑞典警方的行为,并要求瑞典政府立即对事件进行彻查。

“9月2日凌晨,瑞典警察粗暴对待在斯德哥尔摩的3名中国游客,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对此深感震惊和愤慨,对瑞典警察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声明写道,“大使馆和中国外交部已先后在斯德哥尔摩和北京向瑞典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强调瑞典警察的上述行为严重侵犯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人权,要求瑞典政府立即对事件进行彻查,及时回应当事中国公民提出的严惩、道歉、赔偿等要求。”

环球网报道称,中国使馆在接到曾先生的投诉后,迅速开始与瑞方交涉,十几天过去,瑞方一直拒绝正面回应。该报道亦批评瑞典警方“将曾先生一家在凌晨时分押往郊外,将包括两位老人的这家人直接抛在寒冷的露天,不顾他们的安危”的做法不符合“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驻瑞典使馆负责领事保护事务的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澎湃新闻,当事人曾先生一家目前一直与使馆保持着畅通的联系。“当时是低温的深夜,曾先生的父母在异国他乡遇到了这种情况,精神上受到了比较大的刺激。这个(精神上的)平复还是需要一些时间。”。

瑞典治安状况引发讨论

近年来,瑞典的治安状况引发了媒体更多的关注。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瑞典所发生的枪杀、强奸等暴力犯罪事件较2016年增加10%。

当地时间8月13日晚,瑞典国内多地发生系列纵火、焚车甚至袭警案件。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上百辆汽车被破坏或焚毁。瑞典警方第二天确认了数名肇事者的身份,均为当地不满18岁的青年。

在今年9月初进行的瑞典大选中,治安、犯罪和移民问题成为了瑞典全社会和各个政治党派普遍关注的议题。在大选中,创建了北欧式经典福利国家模式的传统大党社会民主党得票率(28.4%)仍居第一,但不到三成的支持也是它数十年来交出的最差竞选答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居政治光谱极右的瑞典民主党的支持率飙升至17.6%,已经连续三届大选稳步上升(2010年不到6%,2014年12.9%)。

根据瑞典国家犯罪预防理事会(Swedish National Council for Crime Prevention)发布的2017年瑞典犯罪调查报告(Swedish Crime Survey 2017),自2014年以来,各种暴力犯罪的受害者绝对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呈总体上升趋势。

例如,在2014年时,受到殴打的人数占总人口的2%左右,而到了2016年,这一比例上升为接近3%。受到性侵犯(包括各种形式的性骚扰)的人口占比则从2014年的1.0%上升为2016年的接近2.5%。抢劫犯罪的受害者占比也有所上升,从2014年的占人口0.8%上升至2016年的占人口近1.5%。

一位长居瑞典的华人导游对澎湃新闻表示,治安问题要分地区看待,在某些大城市周边的移民聚居区,情况比较复杂,警方常常不能有效地对区域内的治安事件进行处理。在那些移民聚居区以外,虽然小偷小摸行为时有发生,警方的处理效率也常常被诟病,一般还不至于引起对人身安全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