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東京26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放送協會(NHK)今天以快訊報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上午在記者會上表明,日本將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預計從2019年7月起重啟商業捕鯨。
談到退出IWC理由,菅義偉說,政府以實施可能持續的商業捕鯨作為目標已超過30年之久,不斷摸索可能解決方案。然而,看不到只重視保護鯨魚資源的國家有讓步可能,在9月的IWC大會上,再度看到對鯨魚資源的持續利用與保護的2種立場不可能共存,所以做出這次的決定。
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日本政府為重啟中斷約30年的商業捕鯨,今天表明將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IWC)。對日本來說,這是一直以來重視國際協調合作戰略的一大轉變。
日本從二次大戰後幾乎沒有退出國際機構的前例,這次退出極為罕見。
雖然未來日本將向世界訴求尊重多元飲食文化,但恐難避免國際社會對日本無視國際規範的批評。
日本政府之所以做出退出IWC決定,背景是傳統捕鯨地區選出的執政黨議員升高要求退會聲浪;未來重啟後的商業捕鯨,以在日本近海及日本專屬經濟區進行作為規劃方向。
日本只要在2019年1月1日前正式通知IWC,2019年6月30日退會就能生效。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在昨天的內閣會議上,正式決定退出IWC。
日本1951年加入IWC,2007年面對IWC大會反對重啟商業捕鯨後,曾表明退出IWC的可能性。
日本政府將於2019年1月1日前通知IWC秘書處退會,雖然失去IWC每2年一度的大會議決權,但日本政府目前希望以觀察員身分,繼續參加調查鯨魚生態的科學委員會。
日本在9月舉行的IWC大會中提案,希望能重啟部分資源豐富鯨種的商業捕鯨,不過遭到否決。日本等支持捕鯨的國家與澳洲等反對捕鯨的國家間對立難解,日本政府評估如果續留IWC很難重啟商業捕鯨,因此有意在年底前對外表明退會意向。
IWC基於國際捕鯨管制公約在1946年成立,目的是為了保護鯨魚資源及捕鯨產業有秩序發展,日本是在1951年入會。成員國包括日本有89國,其中半數以上是反對捕鯨國家。
捕鯨禁令實施後,日本1987年在南極海、1994年在西北太平洋持續以調查鯨魚資源為由進行捕鯨,稱為「調查捕鯨」;西北太平洋的調查捕鯨也在2017年度起,於北海道網走沿岸海域進行。
日本從1988年起暫停商業捕鯨,國內市場流通的鯨魚肉都是從冰島等地進口,及透過調查捕鯨取得。(譯者:黃名璽/核稿:徐睿承)1071226
捕鯨飽受國際譴責 日本為何堅持繼續?
歷史因素
日本政府向來說詞是「捕鯨是日本古老文化一部分,漁民世代捕鯨」。二戰後,日本出現糧食危機,加上物流保存技術進步,鯨魚肉成為替代牛豬肉短缺重要來源。
根據BBC報導,日本在1964年捕殺多達2萬4000隻鯨魚,不乏瀕危物種如抹香鯨和長鬚鯨。IWC雖發布暫停商業捕鯨禁令,日本1987年卻開始以「科學研究」為名捕殺鯨魚至今,這些鯨魚肉最後流向餐廳或超級市場。
文化因素
同為IWC成員的澳洲、英國、紐西蘭和美國等認為鯨魚已面臨生存威脅,須予以保護。IWC日本政府代表森下丈二曾說,日本人不喜歡外國人高姿態告訴他們怎麼做,吃鯨肉的日人已不多,「但吃牛肉、吃豬肉的人要日本人別吃鯨肉,日本民眾討厭這一套」。
日本輿論不乏批評西方國家這些言行聲浪,指稱是「文化上的帝國主義」。
政治因素
捕鯨由日本農林水產省監管運作,在龐大官僚架構下,學者指出除國內並無終止補鯨計畫政治壓力外,部分國會議員仍全力為選區內捕鯨業者爭取補貼,換取選票。也就是說,捕鯨計畫若中止,這些政客將面臨失業。
資料來源:BBC、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