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大罷工交通陷混亂 機場取消所有航班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布魯塞爾13日專電)比利時3大工會為爭取調薪,從昨晚10時起發動全國性罷工24小時,布魯塞爾機場取消所有商業航班起降,鐵路、地鐵及公車則維持最低限度服務,造成交通混亂。

由於比利時中央經濟委員會與3大工會薪資勞資協議破裂,在工會串連下,從昨晚起包括機場、鐵路、地鐵及公車等工會發動全國性規模的大罷工,首先最受衝擊的是航空運輸,除了政府航機及軍事、醫療目的外,布魯塞爾機場取消24小時內所有商業航班起降。

負責比利時空中交通管制的工會昨天表示,儘管管理階層做出各種努力,但因員工不需事先在工會行動中宣布他們的工作意願,因此無法掌握工作人力,為安全考量,從昨晚10時至13日晚間10時取消起降。

布魯塞爾機場呼籲乘客及民眾今天不要前往機場,請他們直接與各航空公司聯繫。

除了機場外,大眾運輸也受影響,比利時鐵路公司同樣自昨晚10時跟進24小時罷工,目前主要是國內班次受影響,至於布魯塞爾公車公司今天上午也宣布,僅有少數地鐵及公車維持最低限度服務,一整天交通運能將受到極大干擾。

此外,受到大眾運輸工會發動大罷工影響,比利時媒體報導,港口、郵局、醫院及區公所垃圾處理恐怕都會受到影響,其中安特衛普港(Antwerp)的碼頭工人多收到指示留在家裡,港口運作恐大大受限。

比利時允許大眾運輸罷工,但法律規定運輸公司需保持「最低幅度」服務,中央社記者今天一早在布魯塞爾街頭觀察,發現交通雖然混亂,但上班尖峰時間還是有鐵路及公車間歇性行駛,至於無大眾運輸工具行駛地區,民眾則多以步行、騎腳踏車甚至搭計程車應變,多數民眾雖然抱怨交通不便,但輿論基本上不會刻意放大對社會造成的負面衝擊。

這場勞資協議破裂是因中央經濟委員會提出將今年勞工工資漲幅限制在0.8%以內,遠低於包括比利時社會主義工會聯盟(FGTB)、 比利時基督教工會聯盟(CSC)及比利時自由黨工會聯盟(CGSLB)等3大工會要求的1.5%,3大工會串連全國各行業工會聯合罷工,他們訴求是當無其他方法時,罷工是最後的手段。(編輯:林憬屏)1080213

支付宝境外红包

全國大罷工 比利時機場取消所有航班

(中央社布魯塞爾13日綜合外電報導)比利時機場今天取消幾乎所有航班,因工會為爭取薪資和改善勞動條件所發起的全國性大罷工已嚴重衝擊機場和其他公共運輸系統,部分工廠也遭勞工封鎖。

負責比利時空中交通管制的Skeyes公司自當地時間昨晚10時起關閉領空24小時,原因是無法確定上工人數足以應付龐大業務需求。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航空公司已取消所有222個航班。

由比利時3大工會發起的全國性罷工,造成包括機場在內的公共運輸和商業活動陷入停擺。首都布魯塞爾的情況尤為險峻,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防部長會議即將在該市召開。

比利時國家鐵路公司預估全國將有約一半的車次因罷工取消,但通往倫敦和巴黎的高速鐵路可望多數如常運作。

比利時5月將舉行大選,各工會此時強力要求改善勞動條件,不啻為中間偏右的政府帶來壓力。(譯者:陳韻聿/核稿:嚴思祺)

(中央社台北9日電)中華航空公司近日發生機師罷工,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其實也常有類似事件,像是法國航空去年上半年就有部分員工罷工10餘天。不過根據規定,法國、德國、菲律賓等國要求罷工前須事先通知。

法國航空(Air France)部分員工去年上半年罷工10餘天,原因是勞工薪資數年未調,在公司利潤有成長的情況下,工會要求調薪,但在幅度上未能與雇主達成共識。

法荷航空集團(Air France-KLM)執行長傑納雅克(Jean-Marc Janaillac)在這波罷工中辭職,法航蒙受3億5500萬歐元(約新台幣124億元)損失。新的管理階層上任後,持續與工會協商。

根據法律,機師、地勤等直接與班機運行有關的工作人員至少必須在預定罷工日前48小時表明自己是否參加罷工,以便航空公司安排人力,盡可能確保班機運行,並有時間通知可能受影響的乘客。

1998年6月菲航工會也曾發動過一次長達20多天的大罷工,嚴重影響公司營運以及乘客權益,事件鬧上法院,有24名機師被開除,菲國最高法院去年判決,機師及空服人員非法罷工,因此菲航開除之舉合法。

一名要求不具名的菲航新進機師告訴中央社記者,菲航雖無明文規定機師不得組織工會,但目前機師並沒有工會,理論上沒有機師罷工的可能;空服人員則依然擁有工會,但如要罷工必須依勞工部法令規定的日數,預先發布通告。

根據菲國勞工部法令,工會若是因「不公平勞工待遇」而發動罷工,則必須在15天以前發出通告。此外,工會罷工前也需滿足許多必要條件,缺少一樣即屬非法罷工。

由於飛航安全事關重大,合理工時為重要保障,例如在法國,機師若屢次超過工作時數上限而沒有休息,可能失去執照,工作時數依飛行時數、時差、長或短程班機及機上機師人數而有不同。

2015年,曾有一班從美國紐約飛往巴黎的法航班機,因風雪延遲起飛,以致機師在飛行途中就達到工作時數上限,為了不違法,只好暫時停降英國曼徹斯特(Manchester)機場。

各大航空公司機師、座艙人員為了捍衛自身權益,而在某些時刻發動罷工。

歐洲最大航空公司之一、愛爾蘭廉價航空瑞恩航空公司(Ryanair)機師與座艙組員因不滿薪資及工作條件包括年休天數、升遷條件等,以及座艙組員不滿必須替制服以及為機上飲用水埋單,去年曾多次發起罷工。

比利時、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座艙組員去年7月曾聯合罷工48小時,造成300航班遭到取消。8月份,則有愛爾蘭、德國、瑞典、比利時,以及荷蘭的機師與座艙組員展開24小時罷工,造成396航班取消,影響超過7萬4000名旅客。

土耳其航空公司(Turkish Airlines)所屬的民航工會(Hava-Is)2012年5月、2013年5月也曾分別進行罷工,前面那次要求政府撤回已進入國會的禁止罷工法案,造成土航取消上百個航班;後面那次訴求公司重聘305名遭解職員工、依通膨率加薪、符合國際標準的勤務與休息時數,當時因機師未參與,對公司營運衝擊不大。

土航1萬5000多名員工有1萬4000人是Hava-Is會員。土航一名空勤人員告訴中央社記者,Hava-Is與資方的協商如果破局,未能達成團體協約,就可公告罷工時間,任何一名員工可於罷工期間逕行參與,不必事先通知公司。

德國最大航空公司漢莎航空(Lufthansa)機師與資方最近的一次勞資爭議,前後長達5年之久。

漢莎機師在德國機師工會(Vereinigung Cockpit)的領導下,2012年起一共進行了14次罷工,最嚴重的一次是2016年11月,罷工3天取消近3000次航班,造成歐洲空中交通大亂。直到2017年3月,勞資雙方才簽署為期5年的團體協約,漢莎的5000多位機師承諾在2022年前不罷工。

德國各行各業的勞資雙方,每隔幾年就會談判新的團體協約。公車司機、航空公司地勤人員等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在德國服務業工會(Ver.di)號召下,經常進行所謂的警告性罷工,員工暫時放下工作幾個小時,讓資方見識勞方實力,進而提高談判籌碼。為避免罷工影響乘客權益,一般來說德國服務業工會在24小時前會先預告。(編輯:林憬屏)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華盛頓9日專電)基於鐵路與航空的特殊性,美國立有「鐵路勞動法」,專責規範鐵路與航空勞資糾紛處理,降低罷工可能。這讓美國的航空公司極少發動罷工,最近一次是在8年多前的精神航空。

中華航空機師突襲式罷工,讓不少趁著春節年假出國旅遊民眾的行程受到影響。由於機師工會僅給予6小時預告,引發不少爭議。

基於鐵路正常營運的重要性與對經濟影響,美國早在1926年就立有「鐵路勞動法」(Railway Labor Act)專責規範鐵路勞資談判、仲裁、調解與罷工。這項法規在1936年擴大適用到航空公司員工。

這項專法與美國勞動法的最大不同在於,鐵路與航空業必須進行集體談判。勞資糾紛必須透過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且必須所有方法用罄才得以就重大糾紛進行罷工,否則法院得以介入禁止罷工。

原則上,爭議由勞資雙方協商,如果談判破裂,得進行調解或仲裁,透過由總統任命的國家調解委員會(NMB)介入協調。如果仍無法解決爭議,且可能導致大規模交通運輸中斷,總統得成立緊急委員會,在30天內進行調查。在調查期間與確定僵局無解後的30天內,勞資兩方都不得進行罷工或類似行動。

由於法規明確,美國鐵路與航空業儘管常有勞資糾紛,工會也常以罷工威脅,但國家調解委員會考量經濟損失與旅客權益會強力介入,即使無法達至最後協議,但多半能讓勞資雙方放棄罷工念頭,重啟談判,這讓美國航空業罷工情況確實較其他行業來得少,但也不是不曾發生。

最近一次美國的航空公司機師罷工,發生在2010年。當時規模仍小的廉價航空精神航空公司(Spirit Airlines)機師與公司就薪資待遇展開長達3年多的談判未果後,發動罷工。罷工僅進行5天,就在勞資達成協議,航空公司同意逐年調高機師待遇後,宣告結束。

在精神航空之前的另一場機師罷工則發生在2001年5月,由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於1999年併購、現已關閉的柯麥爾航空(Comair)機師發起。當時柯麥爾航空是全美第2大國內線航空公司,機師要求比照達美航空機師待遇未果,1350名機師發動大規模罷工,最後達美航空同意調高機師薪資待遇,才結束這場長達2個半月的罷工行動。(編輯:陳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