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門吉里巴斯接連與台斷交 日本高度關心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台北20日電)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接連與台灣斷交,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今天表示,由兩岸關係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的觀點,包括今後的影響在內,保持進一步高度關心;並強調台灣是日本重要友人。

北京一週內奪走台灣2個友邦。繼16日宣布與索羅門群島斷交後,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宣布,台灣與吉里巴斯終止外交關係。台灣目前邦交國數量降至15國,其中包括帛琉、諾魯、吐瓦魯、馬紹爾群島等4個太平洋友邦。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沼田幹夫晚間在日台交流協會臉書發布聲明表示,本協會針對短期內索羅門、吉里巴斯2個國家與台灣終止外交關係一事,由兩岸關係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的觀點,包括今後的影響在內,「保持進一步高度關心」。

他也說,台灣對日本而言是共有自由、民主主義、基本人權、法治等基本價值觀,「並有著緊密經濟關係與人員往來的重要夥伴及重要的友人」。

在台索斷交後,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日前回應媒體時也表示,有關台灣與索羅門斷交一事,從兩岸關係及地區和平與穩定的觀點,包括今後影響在內,會持續高度關注。與台灣相關的問題,日本政府一貫立場是期盼和平獲得解決。

涉外人士指出,這是日方首次針對台灣斷交事件做出評論,顯示日本即使冒著與中國關係倒退的危險,也要挺台。(編輯:黃國倫)

台灣在5天內一連失去兩個邦交國,中國在背後的動作不言可喻。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指出,北京認為這麼做會傷害民進黨。

目前在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擔任研究副會長的包道格(Douglas Paal)在回覆記者的郵件中表示,外交斷交是中國對台施加經濟、軍事與政治壓力的一部分。

被問及這些南太平洋島國外交轉向,不只是台灣少了一個邦交國,對美、澳等國也有重大戰略影響時,包道格指出,索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的轉向也意味美、澳現今的南太政策無效。

包道格指出,美、澳的警告並未得到南太島國的注意,甚至可能更糟。政策制定者需要重新組織並思考政策的要素,現在的策略顯然不成功。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今天也報導台灣與吉里巴斯斷交的消息。

報導指出,中國削減台灣外交夥伴的作法,是北京試圖在明年1月11日台灣舉行總統大選前,孤立總統蔡英文政府的舉動。自從蔡總統上任以來,北京利用不斷增長的影響力與金融誘惑,穩步挑選台灣外交夥伴,除了剛轉向的索羅門群島外,還有更早的薩爾瓦多、巴拿馬、聖多美普林斯比、多明尼加共和國、布吉納法索。

報導引述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黃奎博的話指出,中國的外交行動是為了打擊台獨運動,打破近年來「美國對台支持日增的態度」。

報導並指出,北京切斷台灣外交夥伴的作為也加劇華府與澳洲等美國盟友的擔憂。吉里巴斯位居太平洋戰略地位,雖然澳洲與台灣都是太平洋島國的主要捐助國,但北京透過捐贈、貸款與投資承諾,逐漸挑戰區域地位。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台北20日電)中國一週內奪取台灣2個太平洋友邦,讓台灣邦交國降到15個。外交部表示,目前4個太平洋友邦與台灣關係密切,沒有需要擔心的地方,但外館將密切觀察當地情勢,了解是否有任何的徵兆。

中國近年在太平洋地區擴增勢力,砸重金引誘索羅門群島與台灣斷交,繼16日台索斷交後,吉里巴斯今天也決定中止與台灣的關係,外交轉向至中國。

擁有約60萬人口的索羅門群島原是台灣最大的太平洋友邦,在台索斷交後,人口約有11萬的吉里巴斯成為中國下一個奪取的國家。在吉里巴斯與台斷交後,台灣目前的太平洋友邦僅剩帛琉、諾魯、吐瓦魯、馬紹爾群島,其中人口最多的是馬紹爾群島,約有7萬4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索羅門群島是近年首個與台灣斷交的太平洋友邦,短短5天內,同樣位於太平洋地區的吉里巴斯也決定轉向中國懷抱,可見中國掠奪台灣邦交國的趨勢變化。

中國拿下索國後,將可與其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萬那杜、斐濟建立的據點連成一線,增加突破太平洋第二島鏈的灘頭堡。而搶走位居太平洋中央、海域橫跨3個時區的吉里巴斯,恐是看中其戰略位置。

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接連與台斷交後,台灣與其他4個太平洋友邦的狀況引發關注。對此,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台索斷交後,外交部即要求太平洋友邦的駐館與當地政府、重要政治人物密切溝通聯繫,以掌握是否有需要注意的徵兆;雖然有些「小小徵候」,但目前看起來是沒有問題的、沒有需要擔心的地方。

對於他所提到的「小小徵候」,吳釗燮不願透露詳細情形,僅表示,友邦的政治人物、企業界人士是否與中國密切往來,都是外館觀察的重點,目前這4個太平洋友邦與台灣關係密切,例如,諾魯新總統正和台灣洽談訪台的時間,並對台友好。

涉外人士說,吐瓦魯最近選出新總理,駐館也會邀請他訪台。

至於台灣與另外11個友邦的邦誼狀況,吳釗燮表示,包括中南美洲友邦、教廷等,外交部已要求駐館清查當地政府、政界、企業界人士和中國的往來,看看是否有需要警惕的地方。他也強調,每一個邦交國對台灣都很重要,政府希望鞏固與邦交國的關係。

然而,前外交部長程建人認為,現在南太外交關係非常脆弱,吐瓦魯近期大選,改朝換代後可能發生變化,須特別留意;加勒比海邦交國要注意海地,因為該國貧窮,受到國際環境衝擊影響較大;中南美洲則要注意尼加拉瓜,最近接連發生森林大火、年改遊行示威等事件,內部政局與經濟不穩定,就有可能生變。

面對中國接連挖走邦交國,吳釗燮表示,外交部的工作是要鞏固既有邦交國,並拓展與非邦交國的關係。台灣與歐洲的關係近來有大幅進展,他預期將有更好的進展,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也持續有進展,包括總統過境、美對台軍售等。

此外,以往友邦是否願為台灣國際參與發聲被視為邦交是否穩定的重要指標之一。不過,這次雖然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都有同意與其他友邦共同聯名致函聯合國,力挺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但最後還是選擇投入中國懷抱,涉外人士對此表示,需要進行檢討,未來也要更仔細盤點、做更精確的掌握。(編輯:林孟汝)

(中央社記者石秀娟雅加達20日專電)台灣在南太平洋剩下4個邦交國,在索羅門群島與台灣斷交後,帛琉、馬紹爾群島都重申對台灣的支持。外媒分析,兩國與美國關係密切,短期內較不可能改變與台灣的邦交。

中華民國接連失去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這兩個友邦,南太平洋的邦交國剩下帛琉、馬紹爾群島、諾魯與吐瓦魯。

紐西蘭廣播電台(Radio New Zealand)19日報導,帛琉總統雷蒙傑索(Tommy Remengesau Jr.)表示,帛琉與台灣關係穩健,共享民主與自由的價值,他希望不需要在中國與台灣之間做選擇。

報導說,索羅門群島16日與台灣斷交,17日馬紹爾群島國會無異議通過3頁的決議文,確認與台灣的關係。這份決議是由執政黨與在野黨議員共同起草。

決議提到,台灣在促進自由、民主、人權方面有堅定的承諾;台灣也廣泛協助馬紹爾群島的發展,包括金融及科技產業方面,並幫忙培訓人才、提供獎學金。

決議呼籲,聯合國應立即採取行動,解決台灣2300萬人被排除在聯合國體系之外的問題、取消對持台灣護照者及台灣記者的歧視性政策、並確保台灣能以平等、有尊嚴的方式參與聯合國落實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相關會議。

新聞網站「澳洲財經內幕」(Business Insider Australia)參考美聯社綜合分析,帛琉、馬紹爾近期公開重申對台灣的支持,而美國與兩國關係密切,與台邦交近期應不會改變。

吐瓦魯9月初舉行國會選舉,一向支持台灣的總理索本嘉(Enele Sopoaga)順利連任議員,但他在之前的總理選舉中落敗,由那塔諾(Kausea Natano)當選新總理。

路透社稍早報導,吐瓦魯總理換人,可能對吐瓦魯與台灣的邦交構成潛在影響。對此,中華民國外交部先前表示:「拿塔諾宣示就職後,已向我國駐吐國大使蘇仁崇表示兩國邦誼穩固。」

諾魯8月完成國會與總統大選,新任總統為安格明(Lionel Aingimea)。外交部先前表示,安格明已表示兩國邦誼穩固不變,盼來台訪問,外交部將儘速安排訪台。(編輯:郭中翰)